用法治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生根

2021-08-04 17:09:30  来源:
分享到:

南宁8月4日电 (记者 王峰) 2021年8月3日,全国政协常委、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宋才发,广西党委政法委研究室主任马训祥,带领自治区政法委和广西民族大学联合调研组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调研。联合调研组成员认真听取了县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的情况介绍,交换了意见建议,深入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农业核心示范区调研,为广西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进行积极探索。融水县委政法委书记韦转福、副书记韦红艳等有关领导参加座谈会并陪同调研组实地考察调研。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是全国最早成立、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4638平方公里,县辖20个乡镇、209个行政村(社区),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27%。该自治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称号, 2018年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并入选全国100个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近年来,融水县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为目标,以平安融水、法治融水建设为抓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柳州市委政法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找准政法系统服务大局的切入点,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用法治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生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法治宣传,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强化法治宣传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融水苗族自治县创新工作方式,全方位、全覆盖把乡村法治建设宣传到人民群众心中,针对不同的主体,采取丰富多样的载体,不断推进宣传的形式,法治宣传取得较好的成效。具体做法:一是通过重大节假日、系列坡会,采取山歌对唱、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制作固定宣传牌等方式进乡镇、入村屯开展家喻户晓的法治宣传活动;二是结合“三下乡”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知识宣传,通过村居法律顾问定期为留守老人、未成年人上法治课,并解答农民法律问题。这些法律知识的宣传,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也极大地提高了民众学法、用法的水平。三是推进校园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教育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了1所自治区级青少年测法治教育示范基地,1所柳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3所县级示范基地。正在打造县民族高中自治区、柳州市级校园法治教育示范基地,柳州示市域社会现代化治理示范点。通过上述示范点建设带动全县法治教育迈向常态化。                                                                                                                                                   

二、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融水苗族自治县不断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深化乡村治理。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完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该县已经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印发了《融水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方案》,按照方案不断地推进相关工作,完成了融水镇苗家小镇社区和苗美家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县级试点建设和永乐镇下覃村乡镇试点建设,不断完善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及网格化基础。二是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入抓好“雪亮工程”项目的运营监管,确保1114个摄像头正常租赁并运行,逐步推进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与综治视联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平台“三网合一”, 同时鼓励群众安装了6585个“雪亮工程”(百姓小天网)视频监控看家护院,其中1173个为网格内涉及公共部位的视频监控,并入网接入县乡(镇)综治视频监控平台系统,筑牢各领域的防控体系。

三、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省际边界和谐村寨

融水苗族自治县有20个村48个自然屯与贵州省从江县的部分乡镇接边,两省接边的村民基本上都是苗族群众,具有共同的民族习俗习惯,易于形成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共同体意识。针对该县这一特殊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近年来该县通过与接边县、乡镇建立矛盾联防、纠纷联调、组织联建、普法联宣、法律联援的五联机制,充分利用双边民俗节日等活动,积极开展“普法沿边行”宣传活动,组织双边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活动,促进双边乡镇的平安建设,打造省际边界和谐村寨,为促进省际接边县、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成功化解结案3起涉及年限久、面积大的三大纠纷。譬如,2017年成功调处广西融水县良寨乡大里村与贵州从江县斗里镇根里村1000多亩、长达33年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案,两省接边乡镇以“恩怨化解立新碑、法治建设筑团结”为目标,在两省交界处“富培山”举行隆重的“民族团结纪念碑”立碑仪式,标志着两省的这两个乡镇村屯原30多年的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四、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和谐乡村

从源头上治理,防范矛盾纠纷的发生,因而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尤为重要。融水苗族自治县通过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全面排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一是该县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切实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将上访人员稳控在当地。对容易引发事端、妨碍稳定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和重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信访、综治、维稳和政法有关部门的联动作用,及时掌握,果断控制,妥善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16年至今,该县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加强“三敏感”问题的排查管控,确保了在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无人进京上访,获得国家信访局颁发的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二是依法处置不合理诉求,确保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几年来,对全县重点工程项目领域建设推进、城镇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的排查,对合理诉求的依法解决问题到位,对非法阻工、敲诈勒索、扇动群众闹事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置,全力维护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这既有效地地维护了法治的尊严,也解决了重大项目建设施工受到非法阻挠问题,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讯员:覃晚萍)

 

(调研组成员:谢尚果、宋才发、马训祥、韦永喜、黄中显、蒋慧、王颖慧、杨红文、覃晚萍、蒋鸣湄、兰晓峰、秦莉佳、黄甲、刘洪源)

(责编:wf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