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络爆料: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山西省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创建项目温室大棚缘何闲置?经保德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利用省级衔接补助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修建的21座温室大棚建成至今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背后原因是什么?老百姓又怎么说?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一排排高标准零耗能温室“静默”在阳光下,老百姓望“地”兴叹
11月初,本报记者一行去山西省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进行了实地走访。沿黄河一号公路由暖泉村沿山而上,行经数里即来到袁家里村。气派的门楼和一边的高墙映衬出与邻村的不一样。党群活动中心在一个大院里,在门口赫然立着“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的图板。村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旁是数排“烂尾”的别墅,站在此处一眼望去就看到一排排的大棚,高处立着牌子: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图。此处大棚就是图中的零耗能高温日光温室项目区。
一位正在做农活的袁姓大爷告诉记者:这是国家投资建的,征了老百姓100多亩地,当时说的是建成后老百姓能去务工,就签了三年合同,每亩地给了400元。当记者问到:什么时候建成的?大爷回答:已经一年多了!另一位大爷气愤地说:原来指望建成了可以去打工赚个钱,才以400元一亩租给他们,要不自己种着怎么也比这400元多!现在是地收不回来,钱又赚不下,还不敢多说!
中午的袁家村显得比较冷清,一位端碗吃饭的大爷搭腔到:这村年轻的都出去了,就剩下老人老汉了,村里就剩下二百人了。国家的政策真是好了,你说这大棚投资了3000万,平田整地、补偿种地户、购买设备,快两年了什么也不种。天天看见这些摆设都心烦!说到这里,大爷流着泪水哭泣道:要这些项目干什么,就是白浪费国家钱,让我们老百姓看着这些“摆设”吗?照这样下去快喝西北风了!
记者走近温室,每个温室都布置完整、配套齐全。撩开棉门帘,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地上却是杂草丛生,室内设备已经锈迹斑斑,显然已经闲置很久了。大致转了一遍数了一下,应该是有20座的样子。与温室毗邻的一位大爷正在做农活,当记者问道:这温室建起来为什么不用时?大爷略显紧张的说:咱可不清楚。话聊的多了,逐渐熟络后大爷打开了话匣子:国家每年都给村里头投资很多钱,修下公厕,杂粮厂......现在杂粮加工厂也承包出去了,也停着呢!这大棚又花了好几千万,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用?一年给了400租金,老百姓种点啥不比这400元强,尽是拿上公家的钱瞎花呢?村两头建了两公厕就花了30万,可豪华了。一伸手就能出热水,你说就200来人了,花那钱干什么?尽做的些样子工程,这大棚除非种人参,要不死赔钱。
一位被征土地的大娘和记者说:原来这是个深沟,后经过煤矿填土变成耕地,分给老百姓也种了好多年了,这一块是我们村最平整的地了。我家有二亩多,前年村干部给做工作,说国家投资建大棚,老百姓应该配合,建成了村民还能去打工赚钱。在家门口就业是好事,所以最后就给了400元一亩租出去了。结果建起来也不启用,成了个”样子货”。好地被征用了,就剩下些坡地梯田了,长不下个粮食,一年根本没什么收益!老百姓真是没办法!
在村委会记者看到:党群活动中心挺气派,爱心超市处于关门状态,全村在住人口不逾200人,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去城里打工就业,留守的都是老人老太太。如果投资数千万的温室能启用,确实是可以解决村民们的温饱问题,起到整村扶贫的作用。
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否名副其实?国家投资是否百姓受益?官方如何说?
下午,本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山西省保德县义门镇办公所在地。在一楼,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领导们全在开会中。后记者通过电话多次联系保德县义门镇霍建新书记未果,后通过短信表明意思,截至发稿前未收到任何回复!
据官网显示:2008年袁家里村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重点村,201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据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忻州)显示: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施工招标单位为保德县义门镇政府,联系人为:杨帆(系该镇副镇长)。该工程标的额近3000万元。其中包括:20座温室大棚。
据官网“保德:村美民富袁家里 乡村振兴示范村”文章报道:袁家里村位于保德县东北部,近年来,袁家里村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兴建了小杂粮加工厂、养殖场,结合20座新型零能耗日光温室进行马铃薯育种,形成了特色养殖、良种繁育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然而,据本报记者实地走访却发现:20座高标准零耗能温室“静默”在阳光下,设备齐全却锈迹斑斑,并未进行马铃薯育种;官方表榜的良种繁育零耗能高标准温室并未启动,遍地杂草丛生,实际就是个摆设;该项目占用老百姓耕地,许诺无法兑现,老百姓只能望“地”兴叹!疑是一个“政绩工程”!
保德县义门镇管理混乱,主管领导疑是“不作为”!
据之前网络报道:保德县义门镇一包村干部,酒后街头公然殴打青年男女,口出狂言“干部打死人也没事”,使用暴力殴打他人,在当地坊间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引起社会公愤!
近日,本报记者又实地走访获悉义门镇袁家里村20座零耗能温室耗巨资建成疑为摆设的新闻,眼看国家投资巨资打了“水漂”。
试问:以霍建新书记为主的保德县义门镇领导班子,你们的管理是如何进行?属地管理职责又何在?
文后:
保德县义门镇袁家里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究竟是示范?还是“示骗”?记者实地走访通过村民了解,疑似他们村建这个项目出发点就是套取资金。自从建起就没见过人来,也没见种过什么!村民反映:村里这些项目尽是些摆设,争的是项目,花的是省市配套资金,具体老百姓并没有获得好处。把省市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推动整村脱贫致富才是真,而不是把省市财政资金当成“唐僧肉”乱投资,投资不见效益就是在浪费国家的钱!这个项目就是个样子货,专项资金究竟“富”了谁的腰包?保德县义门镇只管申请工程,却不管项目实施和实际效果,这样的“助农工程”如何能让老百姓受益?老百姓强烈要求:助农工程不能成为某些人的“唐僧肉”,更不能成为坑农害农的拦路虎。
公开资料显示:保德县义门镇是该项目的招标单位,投巨资3000万建设的民生工程无法启用,不得民用不得民心,“民生工程”变成了“民怨工程”,成了摆设。正如老百姓所说:保德县义门镇就是贴标语、拉条幅、喊口号,尽做些表面工作,所谓表榜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成了某些人的“政绩工程”。保德县义门镇监管职责在哪里?乡村振兴“兴”了谁?又“富”了谁?老百姓强烈要求保德县义门镇霍建新书记做回答!
我们将持续关注!